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可謂適逢其時,一則契合于當前中國實際需要,可以發揮城市引領區域發展的作用,二則可以增強在世界城市網絡中的競爭優勢。南京在社會治理方面率先探索,在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不少方面全國領先。
南京是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正在積極推動《社會治理促進條例》立法,網格化社會治理成為南京社會治理的鮮明品牌,并在實踐中涌現出“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
一是終端采集和指揮研判上下聯動實現“一網通管”。依托“社區治理一體化平臺”,將組織、綜治、公安、民政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的部門工作,按社區(村)準入事項要求統一納入社會治理綜合網格,建立統一的網格數據采集系統,實現一個終端采集應用。依托市區街“一體化聯動指揮平臺”,進行大數據研判分析,推動市、區、街(鎮)相關事件的流轉處置。
二是全要素網格化社會治理整體設計實現“全域覆蓋”。構建以城鄉社區網格為基礎,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綜治中心)為樞紐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城市社區以居民小區、樓棟,農村以自然村落、村民小組,劃分社會治理綜合網格。不便納入綜合網格管理的行政中心、學校醫院等實有單位劃為專屬網格,實現網格全域覆蓋。
三是政法網格員與專職網格員兩支隊伍實現“力量互補”。推動政法機關干部,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三官一律”,法學會會員等“政法網格員”進網格,充實網格專業力量,充分發揮專業人員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待遇和網格學院專業培訓體系,構建網格員隊伍的管理、培訓、保障、激勵機制,穩定網格員隊伍。
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建議南京注重高位統籌、系統推進和網格融合,通過多重網格化的融合,在現有橫向的“綜合網格”和“專屬網格”(統稱基礎網格)之外,貫通縱向的“功能網格”。充分發揮包括網格員在內的社區工作者的紐帶和動員作用,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一是注重高位統籌。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指導下,各級黨委應當將市域社會治理列入重要日程,發揮主導性和創造性,站在全局發展的高度,以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全方位整體推進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社會治理融入市域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貫穿各領域各環節。
二是注重系統推進。根據治理現代復雜社會的需求,利用集成改革的契機,重新理順政府的機構設置和職能劃分,特別是健全完善社會治理相關部門之間統籌安排、信息共享、工作聯動的協調機制,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圍繞解決問題來配置資源,實現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提高政府解決問題的效率,大力推行扁平化和一體化管理,及時、主動、直接回應公共服務和民生方面的需求。精簡管理層級,各種資源(包括管理人員和執法權限)盡量下沉到基層。
三是注重網格融合。現在的網格化社會治理,基本上是依循空間劃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將社會治理的觸角伸到基層,也找到了解決民生問題的抓手。但在一個流動性不斷加劇、經濟社會活動日益脫域化的時代,僅有相對固定的空間治理是不夠的,所以,在現有橫向的“綜合網格”和“專屬網格”之外,應該結合和貫通縱向的“功能網格”。所謂功能網格,就是依循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功能劃分的網格,譬如市場監管和應急管理,通常也是分片管理。網格融合就是條塊融合。垂直縱向的管理體系,要扎根于平行橫向的基礎網格,并在扎根過程中實現自身管理體系的優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扎根,不是將業務或責任推給基礎網格,而是使功能網格鏈接和賦能于基礎網格,同時亦可強化職能部門自身履職的能力和成效。如果將功能網格充分融合于基礎網格,則可實現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供給的泛在化和彌散化,真正切合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