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規范從表現形式上看可以分為法律、政策、道德、技術、習慣等多種規范,從制定主體上看包括政權機關、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等社會治理的主體力量。市域社會治理體系是黨委領導下政府和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體系,包括一整套緊密相連、銜接協調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安排。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通過制度規范、實施機制、地方實踐等,有效地將社會治理的精神內核、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滲透到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每一位成員之中。筆者試從法治、自治、德治、技術四個方面,談談市域社會治理的制度體系規范化。
市域社會治理的法治制度規范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個不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社會治理改革,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有力化解社會風險的治理過程。一是建設科學完備的市域法律規范體系,制定權責明晰、便于操作的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為攻克市域社會治理難題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二是建設公正權威的市域法治實施體系,健全落實依法決策機制,推動程序公開化、裁量標準化、行為規范化。三是建設規范嚴密的市域法治監督體系,特別是要加強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等問題的監督,建立健全立體化、全天候的市域法治監督網絡。四是建設務實管用的市域法治保障體系,構建市域統一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是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如何構建市域治理的社會制度體系,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根據市域特點制定相應的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目前,我國只有少數城市制定了相應的社會治理地方性法規,更多的是以政策、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形式予以制度化,定型化的地方社會治理立法相對滯后。這方面,經濟特區深圳、副省級城市南京先后制定過相應的系統性社會治理法規,浙江省衢州市制定的《衢州市城鄉網格管理服務條例》為網格治理法治化積累了重要經驗。
市域社會治理的自治制度規范
加快構建民主、開放、包容的市域自治制度規范體系,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社會化水平,是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該領域的社會自治規范體系建設最重要的前提是全面貫徹黨的領導和全面依法治國精神,將《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中各級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職責貫徹到社會自治的每一個具體單元中。
一是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健全以群眾自治組織為主體、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這里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規范在城市主要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制度規范,如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約》;積極推動小區治理制度化水平,如完善業主委員會運行制度、完善小區《議事規則》《管理規約》為核心的小區治理制度體系。在農村主要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規范,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積極推進自然村、村民小組制度體系建設。此外,在城鄉人口流動背景下,不斷完善外來流動人口參與基層群眾自治的相應制度建設。
二是完善企事業單位自治機制,健全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民主管理機制,發揮好維護職工權益、化解內部矛盾的作用。該領域是企業治理的核心,也是當代社會治理過程中較薄弱但量大面廣的重點領域,建議主要圍繞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工會制度、重要事務公開制度、職工董事及職工監事會制度等進行重點完善。在教育醫療等重點社會公共服務領域,推動更科學合理的章程等制度規范建設。
三是完善社會組織自治機制,推動城鄉社會組織成為制度健全、運行規范、充滿活力的自治實體,讓社會組織的微治理釋放出大能量。完善公司治理中以公司章程為核心的示范性制度規范建設,完善以行業章程、商會章程為核心的市場聯合組織的制度規范建設,完善各類非政府組織和社會自治組織的制度規范建設以及社會優良風俗習慣的制度化建設。
四是完善以“網規”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網絡虛擬空間的自治制度規范體系建設。這里的“網規”是互聯網時代新興的社會自治制度規范之一。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從最初的網絡交易習慣到平臺交易規則,再到較固定的“網規”及“網規”法治化,網絡交易領域制度化、法治化趨勢日漸明顯。“網規”的范圍,從交易領域開始迅速擴展到網絡社會的各個領域,網絡社會的權力規范與權利義務規范未來也將呈現系統化。在急劇變化的互聯網時代,如何把黨的領導和群眾路線真正貫徹到網絡社會自治規范體系中去,也是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之一。
市域社會治理的德治制度規范
“德法并舉”是新時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導向和方式,要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建設,加快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彰顯時代精神、體現地方文化的市域社會治理的德治制度規范體系。
一是加強市域內道德規范法治化提升建設工作。以地方立法推動市域內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保障和促進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及時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推動社會誠信、見義勇為、志愿服務、勤勞節儉、孝老愛親、保護生態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二是黨委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度從設計制定到實施執行,都要充分體現道德要求,符合人們道德期待,以實現政策目標和道德導向有機統一。科學制定經濟社會政策和改革舉措,在涉及就業、上學、住房、醫療、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重大民生問題上,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體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加強對公共政策的道德風險和道德效果評估,及時糾正與社會主義道德相背離的突出問題,促進公共政策與道德建設良性互動。
三是大力加強職業道德規范建設及實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關系。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大力倡導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著力推動公務員、教師、醫生、商人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的職業道德建設,建立操作性更強的職業道德實施機制。
四是加強家庭美德建設,培育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家庭美德。加強個人品德建設,推動各級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創新工作,進一步完善符合當代青少年成長規律的德育體系。將優良的道德風俗習慣予以規范化,使其吸收到各類制度規范體系之中去。
市域社會治理的技術制度規范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需要專業化、智能化的科技支撐,更需要標準化予以規范。技術標準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制度規范之一。新時代,科學規范的標準體系已成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從制度規范角度看,標準的重要價值在于架起法律與科技之間的橋梁,標準在社會治理層面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標準是對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實質是為不同領域的生產、管理活動設置必要的門檻,以及能達到此標準的實施方案,故被廣泛地應用在社會治理的每一個領域。根據使用范圍劃分,標準有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專業標準、企業標準。我國目前的標準體系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構成,三種標準都由政府主導。這是因為從社會治理角度看,政府應主要負責提供保護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公共產品,其主要職責是制定標準并監督實施。
目前,在社會治理標準化領域,主要由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三部分組成,其中與社會治理緊密相關的標準主要集中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域。社會治理領域有一系列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組成,國家層面最重要的三大標準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GB/T33200-2016)》《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數據規范(GB/T 31000-2015)》《城鄉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規范》(GB/T34300-2017)。如何將這些社會治理的重要標準規范貫徹到綜治工作、網格化治理工作,并根據地方實際情況制定并實施相應的地方標準,是社會治理標準化的重要發展目標。在新型工業化和互聯網產業加速發展的新時代,社會治理標準化制度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顯得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