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App使用難的現象頻出。下載了40多款政務軟件,近二分之一都無法正常使用;這些軟件評分普遍偏低,下載用戶也很少,有用戶點評“有本事不要通過單位必須下載”;其中,山東省政務服務軟件頻繁閃退,福州晉安區政務軟件上的資訊點擊一次瀏覽量卻增加10多次;中國軟件測評中心的測評報告直指,超過40%的省部級機構單位的政務軟件存在各種鏈接失敗、兼容性差等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記者聯系山東政務服務軟件的主管部門,涉事工作人員竟回應:這款軟件辦不了事,辦理不行、申報都不行,誰告訴你這款軟件能辦事的?
政務APP使用難問題在線上癥結在線下
有句話說得好,“群眾在哪里,黨委政府就在哪里”。信息時代,群眾更多從移動互聯網獲取信息,通過智能手機聯絡溝通,辦理事情。既然群眾在互聯網上,我們的黨委政府就應當把互聯網作為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
近年來,一大批政務軟件或政務APP上線,的確值得鼓勵。然而,假若政務APP既不能幫群眾辦事,又不能給群眾反饋,只是網上的僵尸,這樣的APP或許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尤其是一些政務APP問題滿滿,徒有其名,有些政務軟件甚至連“驢糞蛋表面光”都做不到,讓人頗感無奈。這不僅無法起到服務群眾的效果,反倒影響了政府部門的形象。
政務APP變“形象工程” 背后有“四宗罪”
人們或許會問,這些明顯存在硬傷的APP上線,難道相關部門沒有提前測試?對于其中長期存在的問題為何久拖不決不予處理?事實上,政務APP使用難雖然問題表現在線上,問題卻在線下的平日作風當中。
其一,“秀政績”、“要面子”的作風作祟。
眾所周知,黨中央國務院對于“互聯網+政務”高度重視。2015年以來,國務院多次普查抽查政府網站建設情況,甚至對不合格政府網站責任單位和人員進行了問責。既然上級高度重視,豈有不做的道理。不管政務APP的效果如何,先推出一版,就能夠在工作成績單上打個勾,在對上匯報時多了一些材料。殊不知,這樣的政務APP成了不折不扣的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
其二,沒拿財政的錢當回事。
一款APP的功能再簡單,也需要前期不小的投入,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元。如果花自己的錢,恐怕少不了事必躬親、緊摳細節。然而既然是財政掏錢、國家買單,責任心就跑到了九霄云外。歸根結底,還是“責任”二字出了問題。
其三,科學決策不到位。
一些單位建設政務APP,大會小會開了不少,大領導小領導匯報了多次,卻總免不了浮在表面,到達不了核心。究竟要把APP建成什么樣子,一把手的意見要聽,二把手的意見也不能忽視,哪管各級領導意見不統一,也都得照顧妥帖。到APP設計制作完成時,才發現APP做成了“四不像”。類似這樣的問題,不僅在政務APP的建設中不少見,在日常工作的項目中也不少。
其四,“葉公好龍”和“能力不足”的窠臼畢露。
有的領導,在會議上談起“互聯網+”和“信息化建設”等話題,常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有些單位,把信息化工作寫入文件或匯報時,往往條分縷析、洞若觀火。但事實上,對于信息化工作究竟該怎么做,卻常常知之不多,讓人貽笑大方。歸根結底,這都是葉公好龍的表現,能力不足的窠臼通過一款APP就可以看得清楚。
提升群眾的用戶體驗 讓“形象工程”變“民生工程”
無論出于怎樣的原因,手機上的政務APP代表的都是黨和政府的形象,片刻馬虎不得。更重要的是,政務APP的問題雖然在線上,卻要從線下的作風當中尋找原因。
對于那些僵尸軟件,相關部門理應強力整頓,該整合的整合,該撤除的撤除,該問責的問責。只有線下的癥結祛除了,線上的政務APP才能好用起來。唯有不斷提升群眾的“用戶體驗”,“互聯網+政務”的形象工程也才能變成真正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