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城市人口首次超過了鄉村人口,城市成為絕對的人口中心、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這也意味著社會資源的組織和分配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考驗,面對這些挑戰,社會迫切需要新的能力與手段,強化城市資源的組織利用,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智慧城市”作為信息化和城市化高度融合的“概念”應運而生?!爸腔鄢鞘小毙枰^硬的技術平臺支撐和社會全局性的協作,“智慧社區”自然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發展基石。
“智慧城市”雖然是當前最熱的城市發展及運營概念,但“智慧社區”的提出卻早于“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在全球已有相對成熟的發展案例;我國自引進智慧社區概念之后,結合中國國情,在概念、模式和發展上與國外都有較大差別,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概念差異
國外對智慧社區的理解偏向于獨立存在的個體(不限制區域范圍,小到一個片區,大到一個國家都可以),借助技術手段解決城市擴張帶來的諸多城市問題(某一或某幾個問題,例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強調系統性,最終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國內目前對智慧社區的理解相對碎片化,“社區”概念與“居住組團/小區”概念類似,即居住聚居的小團體,前期理解偏向于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采集并處理信息,以提供“智能化”服務,比如衍生出的智慧家居系統、智慧安防系統、智慧物業服務系統、智慧門禁系統、智慧養老系統等;當前則更傾向于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強調管理和運營,即承擔智慧城市將城市資源進行信息化分配和管理的小“細胞”。
二、模式差異
智慧社區的參與方主要包括政府、企業、居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規劃方案,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或資金支持,居民則是提供信息以及享受服務的主體。
國外更強調各種資源的整合利用,政府、技術公司(如IBM)、居民(用戶)都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技術體系完善,管理手段標準化。
我國智慧社區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企業+居民參與模式(主要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由企業提供信息采集和處理的基礎設備等,居民可獲得基礎性的居住服務。這種模式較為簡單,在資源整合方面并沒有太大益處,基于國家體制,政府在資源的整合和分配方面處于重要角色,于是當下政府主導也成為重要模式之一。
三、案例分析
國外案例分析
社區資源泛在連接——美國迪比克
美國迪比克市已經建立起完善的智能城市管理系統,模式采用政企聯合,以政府規劃為基礎,IBM公司利用技術將迪比克市數字化,偵測、分析、整合城市的各項資源,并智能化的做出響應,為用戶提供各種需要。
智慧生態——倫敦貝丁頓社區
貝丁頓社區是英國最大的低碳可持續發展社區,“綠色”建筑是社區能源節約一大特色,在建筑構造上,樓頂風帽設有進氣和出氣兩套管道,室外冷空氣進入和室內熱空氣排出時在其中發生熱交換,以此節約供暖所需能源。
國內案例分析
國內首批智慧社區試點——上海陸家嘴智慧社區
當前我國在狹義的智慧社區概念(智慧家居、智能安防等)之上,開始探索更為系統及全面的智慧社區模式,11年10月,陸家嘴社區成為上海市經信委首批“智慧社區”試點單位和浦東新區智慧社區示范單位,多領域整合信息創建相對完善的智慧社區系統,現如今已形成相對完善的上海智慧社區模式:基礎設施推動,重視數據和平臺建設;需求拉動,開發社區特色的智慧應用;政企聯動,推進社會資源融資。具體推進領域如下:
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領域
不斷改善和優化社區寬帶、無線、廣播電視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發揮社區綜合信息管理和服務平臺高效、智能、協同作用,并為社會治理、公共管理與服務和商業服務提供統一接口;推進居家安全和社區安防等智能終端產品的廣泛應用。
公共管理領域
在社區管理方面,搭建綜合信息管理與服務平臺,實現更精細化的管理。
公共服務領域
以政府為主導整合社會資源與公共服務資源,方便社區居民獲取包括教育、養老、就業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務信息。
當前北京、上海、湖北、蘭州等城市的智慧社區都在如火如荼的發展當中,但是我國智慧社區在技術條件以及標準要求上仍存在一定困難,各地發展程度也并不平衡,在政企聯合、資源整合的道路上還需繼續拓展思路與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