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跑步進入老年化社會,如何養老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想要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滿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方面,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支持的智慧養老能發揮哪些作用?在應用過程中又會產生哪些問題?老百姓對此的接受度如何?能否激活老齡化所帶來的活力和機遇?
智慧養老是指利用先進的IT技術手段,開發面向居家老人、社區、機構的物聯網系統平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物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借助"養老"和"健康"綜合服務平臺,將政府、醫療機構、服務商、個人、家庭連接起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以社區居家養老群體為服務對象,接入各種終端健康監測產品采集并整合老年人安全、健康相關信息,將專業醫療健康服務機構、康復中心、家政服務、急救服務與個人、家庭隨時隨地連接起來。
通過寬帶信息網絡,充分利用視頻監控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和利用現有跨系統的信息化資源,統一構建智慧養老基礎平臺。
相比傳統的養老服務,智慧養老除豐富產品供應外,還降低了交易成本,并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長尾效應滿足個性化效應。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完善的網絡統籌,彌補了人力養老服務資源不足的缺陷,同時智能化的服務手段也將服務的人為風險降至最低。
智慧養老將養老服務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動化的轉變,借助信息技術將人、物、信息及服務進行一個充分的融合,通過構建服務平臺,實現養老服務的全面性、整體性和社會性,提高了養老服務的便捷性與準確性,及時、有效地滿足老年人多樣性的養老服務。同時,還能滿足養老機構組織運營管理,節省成本。另外還幫助政府不見面審批養老材料??芍^是一舉多得。
從傳統養老到智慧養老轉變
智慧養老將從多個維度改造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實現綜合性服務創新。
一是化解了老年人面對的多樣化養老風險,滿足了老年人更高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
二是實現了服務從“點對點、包到包”到“包對點”的轉變,使得供需匹配更精準及高效。
三是打破養老空間限制,填補了家庭養老功能。
四是實現了養老服務從供給到需求的平臺集成。
五是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養老服務的質量監督。
智慧養老有哪些問題要重視?
接觸和享受智慧養老服務的老百姓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希望改善?上海有什么經驗?
1.對社區智慧養老有較高認知度的老人更容易傾向于使用智慧養老。
年齡、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居住狀況、退休前職業及身體狀況均是影響認知的顯著因素。年齡越低,對社區智慧養老的認知程度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認知度越高;未婚、在婚狀態的老人普遍認知度高于離異、分居老人;與配偶子女同住的老人普遍認知度高于獨居、與親友同住的老人;退休前職業越穩定、待遇越好的老人認知度越高;身體狀況越好,認知度也越高。
2.老年人愿意購買的智慧養老產品,主要集中于信息設備和通信設備,如電腦、數字電視、智能手機等。
使用頻率方面,社區智慧養老各項服務中,精神慰藉服務和咨詢服務的使用頻率最高,應急援助的使用頻率最低;從滿意度來看,咨詢服務和生活照料的滿意度最高,老有所學的滿意度最低。
3.老人愿意嘗試新生事物的前提選項依次:優惠和補貼、專業人員幫助操作、免費場所和使用設備、專門的培訓班。
老人普遍希望社區能夠在“電腦、智能手機培訓”、“為老年人享受服務提供優惠”、“加強免費wifi覆蓋”和“代為繳費”方面加以改善,其他的如“提高服務質量”、“為老年人購買設備提供優惠”及“專業人員幫助操作”也是老人主要訴求。
4.絕大多數老人在補貼優惠的情況下添置部分基本設置。四成以上的社區老人表示愿意為更全面、更多設備和更高質量的智慧養老服務支付月費,但金額在每月50元以下。
5.居委會細致的工作獲得老人極大信任。調查顯示,遇到使用困難時傾向的求助對象:居委會是社區老人在使用網絡遇到困難時僅次于子女的第二求助對象,超過配偶和朋友鄰居的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