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的科技創新手段,配合扎實的政策“給養”,可以解決我國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且質量效益偏低的問題,增強了養老的科技與信息化支撐,有助于新業態、新模式的“養成”,讓養老真正“智慧”起來。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隨著時代不斷發展,針對這一內涵的具體實踐,自然也開始隨著科學技術的更新而更新,在表現手段和呈現形式方面與時俱進起來。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不斷變化,健康、養老資源供給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需求。而智慧健康養老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可以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促進信息消費增長,帶動養老產業整體轉型優化。
民生無小事,養老服務更無小事。要讓養老服務更“智慧”,一方面須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建立智慧健康養老標準體系。制定養老設備產品標準,建立統一的設備接口、數據格式、傳輸協議等標準,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信息開放共享,進一步完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流程規范和評價指標體系,以及相應的信息安全標準和隱私數據管理,增強區域之間智慧養老技術、信息、平臺的整合與共享,積極解決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智慧養老的數字鴻溝。
另一方面須推動智慧養老服務業態持續創新。要加強養老服務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更深更廣的融合,推動企業和健康養老機構創新發展居家健康養老、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養老機構信息化服務等模式;努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健康養老終端設備的適老化設計與開發,推進健康狀態實時分析、健康大數據趨勢分析等智能分析技術的發展;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推動用戶、終端企業、健康養老機構、第三方服務商等實現共贏,形成可持續、可復制的成熟養老商業模式。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在人的生命中,老年仍然是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只要我們持續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創新養老智慧服務手段,為老年人發揮余熱創造便捷的智能化條件,引導老年人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就能打通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讓老年人徹底遠離“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精神孤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精神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