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心的焦點問題,隨著以物聯網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這一新興養老方式被提出,并為人們所關注。文章對智慧養老的概念及優勢、現狀、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梳理,從政府、公眾、產業的需求出發,提出了我國發展智慧養老的意見及建議。
一、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我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社會,目前屬于老齡化加速發展階段,預計2025年老年人口將超4億,我國將進入嚴重老齡化階段。“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現象隨之而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茖W技術與社會發展的互動、協同和共生等特性,使得人們在面對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時,自然而然的轉向了現代信息技術,“智慧養老”應運而生。文章通過對智慧養老的概念、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策略對策等方面的梳理,從政府、公眾、產業的需求出發,提出了我國發展智慧養老的對策建議。
二、 人口老齡化帶來問題
從宏觀層面來看,不斷加快的老齡化進程給國家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直接使得國家在養老金、醫療保險和養老服務等方面面臨不斷攀升的人、財、物壓力。另一方面,快速推進的城鎮化導致我國人口的高流動性,間接阻礙了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因此,在“十三五”這一新時期,采取有效方式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從結構上優化養老金制度并做好相應的財務準備已經迫在眉睫。
從微觀層面來看,老年人口的增加還帶來了家庭結構的變化?,F有家庭在以下六個方面均面臨巨大挑戰:“4-2-1”的家庭結構模式讓老人無人照顧、年輕人壓力重大的矛盾凸顯,“老有所養”受沖擊;“醫養分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看病難”“報銷難”“養護難”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老有所醫”受阻礙;目前的養老模式和養老機構較少顧及老人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一些老人在退休后產生“精神貧困化”的癥狀,“老有所樂”被忽視;當前未能真正從老年人的認知結構、知識背景、情感動機和現實需求等角度深入探索老齡教育的發展理念、內容和形式,“老有所學”受阻礙;目前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環境、居住條件以及配套的服務設施都存在較大的隱患,相關法規和政策缺乏,“老有所住”遇窘境;目前養老制度、養老政策和相應的養老模式和結構都無法很好地滿足老年人自我實現的需要,老年人的智慧、經驗和才干無法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老有所為”難實現。
三、 智慧養老的定義及優勢
1. 智慧養老的定義?!爸腔垧B老”最早是來自英國的生命信托基金會,起初也被稱為“智能化家居養老”,意指通過物聯網等技術隨時隨地、全方位監控老年人的各種信息,讓老年人在家就過上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如通過地面安全傳感器,可以在老人摔倒的時候發出警報等。而后很多學者對“智慧養老”的概念進行了延伸,如鄭世寶(2014)提出智慧養老的概念,指出智慧養老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開展綜合性、線上線下、醫養融合、全方位的養老服務。
現在的智慧養老更多的強調智慧、更加關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層面、也更加注重多個主體(老人、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等)的協作。因此,智慧養老是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技術,通過各類傳感器,結合傳統家庭、社區、機構養老等養老方式,將各方緊密聯系起來,滿足老人的物質與精神需求,致力于為老年人打造更加健康舒適、安全便捷環境的新型現代養老模式。
2. 智慧養老的優勢。傳統養老的主體主要是家庭、機構和社區。以家庭為核心的養老即家庭養老,老人在家中自我照顧、由子女照顧、請保姆照顧或由專業服務組織定期提供上門服務。但是該模式存在老人自理有安全隱患、子女忙于工作而照顧不周、專人照顧服務費用過高等問題。以養老機構為核心的養老即機構養老,老人在養老機構接受統一的養老服務,難以實現個性化需求。以社區為核心的養老即社區養老,社區以家庭為單位,合作養老機構承擔養老服務責任。在該模式下,老人服務消費意識不足,導致有些服務少有老人問津,服務提供商在運營初期存在嚴峻的生存問題。而“智慧養老”運用現代信息科技構建的高科技集成平臺可以應用于任何傳統的養老模式,對其服務進行整合和改善。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智慧養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服務能力方面,利用信息技術的集成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從多個層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爸腔垧B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適老化智能設備,可以解決護理人員不足及護理費用過高的問題,提高了服務工作的水平,降低了人力和時間成本,實現服務的優質和高效。同時,依托社會公共信息平臺或單獨建設的智慧養老系統,將老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和企業、社會組織進行對接,為老人提供精準便捷的服務,實現服務的供需平衡。此外,通過對涉老數據的收集,建立老人基本信息數據庫,為政府給予老人相關補貼、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依據,提高政府為老服務能力。
在服務形式方面,運用實惠便捷的包對點服務形式,從家庭及社區層面創新社會保障形式。傳統養老的服務形式主要有點對點、包對包兩種。點對點服務形式,即老人在家接受鐘點工或保姆的上門服務,該服務形式針對性強,能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但成本較高,且需要較多的人力。包對包服務形式,即將老人集中在一起,提供統一的養老服務,該服務形式可以實現規模效應,但服務較為單一,眾口難調。“智慧養老”打破以上兩種服務形式,運用相關技術將養老信息集成到一個載體,該載體同時連接個人(點)和服務終端(服務包),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為老人提供多樣化選擇,實現“自助式”服務。
在服務內容方面,滿足老人多層次需求,從個人層面落實社會保障內容。傳統的照護和醫療等方面的服務普遍位于需求層次的低端,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服務內容已經難以滿足老人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而“智慧養老”的內容突破了傳統的“助老”范疇,同時兼顧“孝老”和“用老”,讓老人擺脫被“監控”、被“服務”的束縛感,通過“嵌入”的方式進行智能提示來提供友好的養老服務,讓老人實現被尊重的需求?!爸腔塾美稀奔赐ㄟ^網絡技術及社交平臺,利用老人的經驗智慧,使老人發揮余熱,做到“老有所為”,實現老人的自我實現需求。
“智慧養老”緊跟信息時代的步伐,順應“互聯網+”的浪潮,利用互聯網、社交網、物聯網、移動計算等現代科技技術,建立起連接老人、家庭、社區、機構及政府的適應性系統,是現代管理思想的重要體現。
四、 發展現狀
1. 發展情況。
(1)國外智慧養老的發展情況。英國、美國等國家已率先進行了有關智慧養老項目的實踐,并獲得一定的成效。在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就有很多門診都安裝了“遠程醫療”網絡,服務對象的三成都是老人。投入使用后有效的提高了服務效率,并減少了護理費用。英國則使用了機器人護士,服務于家庭或社區。不僅可以完成日常護理,還能夠與老人互動,為老人提供咨詢建議。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會將智慧的理念運用到老年公寓的建設中,通過在家具、地板中植入芯片等方式實現老人生活遠程監控。“機器外套”是日本一所大學專門為行動困難、肌肉萎縮的老年人設置的,現已被普遍推廣。
(2)我國智慧養老的發展情況。我國的智慧養老也得到了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積極推動,已有很多優質的智慧養老項目得到實施。如全國老齡辦計劃在全國推進“智能化養老試驗基地”建設,并批準籌建全國智能化養老和全國老齡智能科技產業園;烏鎮聯合中科院物聯網研發中心引進椿熙堂項目,擬建設惠及全鎮的“物聯網+養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長沙韶山路社區上線了“康乃馨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智能終端和體檢設備為老人提供遠程高科技養老服務;常熟市建設了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推出“CCHC持續照料社區”模式,打造“醫養康護”四位一體的養老體系;內蒙古自治區也積極行動,以“互聯網+”為抓手,構建“一臺五網”智慧養老應用體系,通過為老服務熱線對接需求與服務,實現多樣化養老。老年信息科技產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方興未艾,動力十足。
2. 存在問題。
(1)規范化管理機制、統一信息化標準缺失。智慧養老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缺乏統一的信息化標準及規范的管理機制就會造成養老服務參差不齊、資源利用率低下、重復建設等問題。因此,需要有完整規范的標準體系提供保障,而從當前來看,不僅不同省份的智能養老產品差異很大,就連同一省份不同地區的差異也非常明顯。標準的不統一造成了相關資源的浪費,使得經驗的總結和分享沒有規范化,不利于推廣,同時也制約了養老服務信息化產業發展。
(2)老齡社會體系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方面力度不夠。目前智慧養老產業尚未形成規模,當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智慧醫療領域相關的產品上;智慧養老的系統和平臺雖然由政府主導,但大多數還是分而建之、分而治之,并沒有從全局進行規劃和設計;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也存在譬如重復建設、多頭管理、無人問津、溝通不暢、體制桎梏等問題;另外,我國養老領域還存在政策缺位、政策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方面力度不夠。
(3)養老信息化建設滯后,智慧養老面臨技術發展障礙。當前我國的智慧養老產業剛剛起步,物聯網、信息安全等相關技術還處在萌芽期,甚至在某些技術方面仍相對空白。在智能終端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有些終端檢測存在誤差,售后服務滯后,不能很好的滿足要求,同時信息安全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
(4)優質智慧養老項目覆蓋面過窄。通過比較養老信息平臺的覆蓋面,可以發現當前已推廣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的設備配置以及技術水平相對有限。煙臺、南京、北京等地的智慧養老項目有些僅僅覆蓋了部分小區和福利院,多種類似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統等優質產品完全可以大范圍推廣,使更多老人受益,但事實卻僅僅覆蓋一小部分人群。由此可見,智慧養老的優質項目推廣范圍有限,并未得到真正的推廣。
(5)智慧養老項目普遍缺乏專業團隊。在當前的智慧養老項目中,缺乏專門負責的團隊進行持續推動,難以很好的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特別是很多涉及技術的專業知識,削弱了專業化。此外,對于如何科學有效接近老人、了解他們的需求等問題,也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才能制定出更加具體、可靠的方案。
五、 發展對策
1. 積極推動養老服務信息化的標準建設、規范先行。建立行業標準和市場規范是推進智慧養老發展的基礎,是推動為老服務發展的保障。從業務需求的角度看,相關標準規范應涵蓋智慧養老事業、智慧養老產業和智慧養老服務三個方面。從項目實施的過程看,需要制定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維護做出制度性和流程性的規范;從項目覆蓋的技術角度看,需要制訂所涉及的網絡通信、信息安全、物聯/互聯技術等做出技術性的標準和規范;從項目的層次結構上看,需要形成信息基礎設施層標準、信息數據資源層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層標準、信息應用系統接入標準;從項目整體性上看,需要形成總體建設運營標準、信息安全保障規范和標準規范的評價體系。
2. 進行頂層設計,建立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不僅僅包括信息系統的建設,還涵蓋了體制機制改革、標準制定等一系列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資源能夠在智慧養老的概念下有效的對接。其實現路徑為:
政府部門進行頂層設計和集中管理,建立全國統一的智慧養老云平臺,匯總全國老年人各項基礎信息到一個統一的信息技術平臺,為老齡事業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實現涉老數據的集中和貫通,形成智慧養老的數據基礎;
針對政府管理的需要,建設現代化的全國性老齡信息決策服務系統,對老齡信息數據傳輸、存儲、管理、監控和統計分析,實現數據加工處理、動態指標分析、個性化推送,幫助各地老齡決策機構能夠充分利用該平臺出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老齡政策,解決我國及各地所面臨的老齡化挑戰,為區域性或全國性養老規劃提供科學性指導。
針對老年人個體的需要,為老年人的具體養老需求提供技術支撐,通過網站、自助服務終端、無線終端設備等渠道,為老齡群體及其家屬提供養老信息實時查詢功能;基于智慧養老政務平臺和行業平臺,開發醫療、保健、教育、娛樂等各種養老服務應用,增加養老產品選擇的多樣性,提升養老服務的便捷性。
針對養老產業的需要,為老齡產業發展的需求提供技術支撐和相關服務,開放平臺接口,推動產業智慧升級,形成智慧產業生態系統,鼓勵老齡產業相關企業、組織和個人開發應用系統接入平臺提供海量應用;通過對數據的采集與分析,了解養老服務行業現狀,為行業管理、質量監控以及督導等提供支撐,為行業資質認證、專業隊伍建設等提供依據,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
3. 加大優質智慧養老項目的推廣力度。當前,有很多優質的智慧養老項目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廣,受益范圍小。要分析出這些優質項目的關鍵點以及使用條件,樹立典型進行推廣,借助媒體等方式將經驗分享出去。政策上支持或購買企業自主研發的優質產品,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加大優質產品的推廣力度。
4. 加大人才引進及專業團隊建設。需要組建、培養專門的團隊負責項目的推動與實施,團隊中需要包含技術人員、行政人員、醫護人員甚至是心理醫生的專業成員,形成專門化的團隊,從適應輔導、心理輔導等方面出發,真正做到了解老人、滿足其需求,實現智能化養老。
5.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動產業發展。為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政府在政策上、稅收上給予相關企業優惠,支持其發展,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同時,要整合社會資源,針對科技實力落后的省、市等地,實現省際間互助,推動銀發產業的發展。
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政府和市場的定位需要進一步明確?,F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足與監管力度不夠并存;另一方面,老齡產業市場化發展嚴重滯后與市場規范制度缺乏并存。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成為阻礙中國老齡服務體系健全與完善的桎梏。因此,必須進一步明確在建設智慧養老服務體系過程中政府和市場的定位,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建設、公眾參與的建設模式。
六、 結語
總體而言,我國的智慧養老正在迅速發展,其未來的趨勢呈現出規?;⒅悄芑⒍ㄖ苹约叭婊奶攸c,但現階段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為了能夠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以為老年人物質和精神健康服務為目的,加強頂層設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設全國性帶智慧養老云平臺,整合聚焦和深度開發,優化養老資源配置,形成集約、高效、合理的養老體系,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必由之路。